昆山市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
地址:昆山市開發區南浜路688號電話:0512-57725216
傳真:0512-57725216
“沒錯的”“要的呀”“上鏈接”……10月12日,一則直播打工人日常工作的視頻火了。出生于2001年的寧檬,是某主播的場控“氛圍組”,也是直播間里的“資深捧哏”。短短幾句話,讓他收獲了1600萬次瀏覽和25.1萬的點贊,還成功將“學會這兩句走遍杭州都不怕”的話題帶上了抖音熱榜。
隨著電商捧哏的話題不斷發酵,坐在鏡頭外的捧哏們終于成了主角,他們紛紛曬出自己的“接話日常”,絕對不讓主播的話掉在地上。一時間,杭州取代天津,成為新一代“哏城”。還有人扒出了場控的工資水平,“三字真言,帶你月入8000”,簡單、高薪、有趣,電商捧哏成為了許多“快嘴青年”向往的工作。
老實說,新近被人追捧的電商捧哏,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和光鮮。隨便接幾句話,輕輕松松月入8000,只是人們看到的表象而已。實際上,想要在直播間將捧哏做到天衣無縫、恰到好處,非有一定的話術技巧不可。不僅如此,在直播鏡頭看不到的地方,很多捧哏高明接話之余,還在兼顧幕后運營,而不是簡單地“鸚鵡學舌”,以這份工作的緊張辛苦程度,拿到8000元月薪,可算不上撿了便宜。
從消費心理學上講,顧客買東西時,更加傾向于“人流涌動”“低價搶購”的地方。平常在市場賣個菜,在商場賣件衣服,有的店主會找幾個人,搭幫著吆喝幾聲,弄點人氣出來,這也是為了好做買賣。電商生意雖然平臺不同,但道理同樣如此,直播間主播拉了幾個伙計,在一旁幫著吆喝賣貨,本質上也是原有商業模式的“變體”。
為了給觀眾制造一種很多人在搶、“手慢即無”的緊張感,電商捧哏們在給主播搭腔的同時,可能還要同時操作七八臺手機,在主播說扣“1”,問“還有多少人沒搶到”之類的問題時,他們就在評論區瘋狂刷彈幕,而喊給屏幕前觀眾的數字,往往會摻上一點水分。嚴格來說,這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。
根據消費權益保護法的規定,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。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、性能、用途、有效期限等信息,應當真實、全面,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。立法之所以如此規定,目的是防止消費者被蒙蔽,淪為待宰羔羊。
值得關注的是,在電商捧哏們的極限“逼單”下,不真實的“瘋搶”氛圍很容易誤導消費者,使其作出不理性的選擇。直播電商平均退貨率為30%-50%,遠高于傳統電商退貨率的10%-15%,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,對商品服務的宣傳,與實際情況還有距離,需要擠掉“水分”。
在電商經濟的土壤中,新生的電商捧哏職業,在促進消費的同時,也存在法律風險和不合理之處。為長遠發展考慮,各方應加強對電商捧哏的規范,遏制虛假宣傳、誤導消費者等行為,讓電商產業得到更健康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