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市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
地址:昆山市開發區南浜路688號電話:0512-57725216
傳真:0512-57725216
摘要: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、老齡化、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,怎樣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?如何推動“人口紅利”向“人才紅利”轉變?日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,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。并強調,要深化教育衛生事業改革創新,把教育強國建設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,全面提高人口科學文化素質、健康素質、思想道德素質。
教育是一座橋梁,一邊是個體的成長,一邊是社會的進步。在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,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牢牢牽住教育強國的“牛鼻子”,必須充分發揮人的價值,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,用人口素質提升的優勢來彌補人口總量減少、結構老化的情形。
鏈接:
https://pinglun.youth.cn/ttst/202305/t20230524_14539046.htm
來源:中國青年網
“用質量替代數量,用生產力替代要素投入”,這是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的觀點。經濟學家舒爾茨1960年就曾提出人力資本理論,認為人力資本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。勞動力不足要用人力資本來替代,而教育,可以讓人擁有一技之長、立身之本,使人能夠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。通過接受優質的教育,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,提高收入水平,并為經濟增長做出貢獻,從而實現人力資本的提高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,推進教育數字化,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、學習型大國。面對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目標,更要站在全民終身學習、全生命周期教育的視角下,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。推進托育服務和學前教育相結合,確保“幼有善育”;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,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;努力粉碎職業教育的“學歷歧視”,加強學業與產業的對接,切實推進職普融通、產教融合、科教融匯;全力滿足“銀發族”的教育需求,豐富老年教育資源,確保“老有所學”“老有所樂”。努力營造人人皆學、處處能學、時時可學的教育氛圍,才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奮進道路上,實現人人成才、人盡其才、業以才廣的美好愿景。
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系統性創新的支撐,而好的教育,應是一場無止境的探索與領悟。通過培養人的思辨力、創造力和批判思維,激發上下求索的創新精神,驅動人們不斷尋求改進、創造新的價值,從而在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下,不斷突破發展路上的“天花板”。
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,教育當先行。要始終堅持把科教興國、人才強國作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,不斷拓展教育公平的廣度和深度,讓教育之光照亮人口高質量發展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