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山市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
地址:昆山市開發區南浜路688號電話:0512-57725216
傳真:0512-57725216
7月1日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正式施行。根據此條例,個人混扔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罰款,而如果是單位沒有按規定分類扔垃圾,則最高罰款5萬元,此條例也被網友們稱為“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”。一時之間, 上海人民被干垃圾、濕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有害垃圾所支配,上至七旬老人,下至四歲孩童,都在從頭開始學習垃圾分類。
“這么嚴格真的有必要嗎?”這是網上出現的最多的質疑聲,而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,“必須如此嚴格,并且勢在必行,不止上海,全中國都應該如此。”
“我們每人每天在不知不覺當中就產生1.2公斤垃圾;杭州市現在一天的垃圾生產量三到四年就可以把一個西湖填滿;杭州原本預計使用24年的填埋體積,12年就被填滿了;杭州市只有唯一的一個垃圾填埋場,那里填滿之后,將沒有地方進行垃圾填埋處理,而如果沒有這僅存的垃圾填埋場,只需一個星期,杭州市的垃圾就會覆蓋所有街道。”這是近期一檔綜藝節目給出的數據,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令人瞠目結舌,也開始反思我們過去的行為。
垃圾分類在熱議中,如火如荼地進行了一個月,現實情況并不是怨聲載道,而是大家的觀念開始慢慢轉變。許多人表示“能不點外賣就不點外賣”“盡量自己帶飯盒打包”等,這些行動與思想上的改變,無不印證著實行垃圾分類的合理性、正確性。
垃圾分類看似簡單,扔垃圾是舉手之勞,讓一戶家庭分類也不困難,但是讓全社會齊步走卻不一件易事。這需要政府加強引導、因地制宜、持續推進,也需要全社會人人動手。首先要學校重視意識培養、加強思想教育,從孩子開始抓起,從小培養垃圾分類意識;其次個人要重在參與,參與是最好的教育,萬事都參與才能保證垃圾分類變成我們舉手之勞的小事;最后也需要國家制度的把關,在我們思想萌芽階段,只有強有力的制度約束,才能保證人人動手。